视力又有提升,左眼已到0.8,期间有过反复。眼睛在慢慢消肿,不适感在减弱,只是飞蛾症没有消失,什么是飞蛾症?就是总感觉眼前有昆虫飞来飞去,我的更奇葩,是在左边眼角的位置,开车时我总是一惊一乍的,咋回事?我总感觉左边突然有人出现。医生说,是由玻璃体浑浊造成的,玻璃体浑浊是由外伤引发的,不可逆。看来这些飞蛾要伴随我一生了?我每天都去测视力,看眼底,要问问医生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?医生总是不耐烦:你咋就那么急呢?我说,我只是想知道趋势是好是坏。医生说,你要有耐心,别急,假如三个月可以恢复,每天不过好转1/90,这么点变化是感受不到的,明白不?我说,明白是明白,可是着急。...
上周,我回原单位办点事。中午,两个老领导喊我一起吃饭。自从我“发达”以后,同事圈子也变了,过去玩得很好的同事,不交往了;过去不搭理我的领导,成了哥们。有意思不?找了一家鱼馆,农家乐性质的,饭桌就是灶台,中间是一口大锅,里面焖的鱼,点了两瓶白酒,小老虎,38元一瓶。年长一点的姓郎,80年代的本科生,一口流利的英语,曾经做过同声传译,是单位最早的五虎上将之一,但是郎总这个人有个特点,太书生气,从单位副总做起,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已经是部门经理了,我离开单位的时候,他已经是分公司经理了,官越来越小,大家都排斥他。现在呢?成了业务主管了,相当于没官了。为什么突然没官了呢?单位改...
去漠河干什么?看北极光!那应该去哪?北极村?在北极村看到北极光,貌似是天经地义的事,都是北极嘛,那么到底能不能看到北极光呢?有人说能,还发了一组照片。但是,99.99999%的游客去了漠河是看不到北极光的,无论你是冬天去的还是夏天去的,这又是为什么呢?因为,我们缺少了地理常识!北极光是发生在北极圈,中国的北极村只是中国的最北部,从全球而言还不够北,若是站在俄罗斯来看漠河,那就是南方,类似我们看香港的位置。如果说漠河可以看到北极光,岂不是整个俄罗斯都能看到北极光?那何需跑到芬兰?不过,对于北极村能看到北极光貌似没人提出过异议,主要是我们习惯了以为自己的世界就是整个...
去澳洲,我问了领队一个问题,你带队这么多年,有没有队员之间恋爱的?她说,有。我问,有没有因为旅行而离婚的?她说,也有,例如旅行中喜欢上了别人,然后回家各自离婚,走到一起了。有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,旅行中人为什么很容易恋爱?因为,我们离家越来越远,家里的人,家里的事,家里的情,都在慢慢地模糊,而身边人则越来越具体。我们身在他乡异地,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,建筑是陌生的,面孔是陌生的,唯一熟悉的就是这群队友,我们相互依赖。女人最缺少安全感,那么她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值得自己依赖的人。所以,那些暖男是最容易成为人生赢家。按理说,我带队,应该我是人生赢家才对,为什么我反而不...
剃头匠游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赣榆北乡。赣榆位于苏北,北乡便与鲁南接壤了。那里的乡村,土路笔直,白杨参天,秋风苍凉,树叶在剃头匠头顶飒飒作响。剃头匠挑着一头热的挑子,哼着柳琴《喝面叶》,一路前行。挑子热的那头,生着铁皮炉子,炉上做了铁丝围栏,蹲着一只小铝壶,壶上扣着花脸盆;凉的那头,是一个分层屉的小木柜,里面机关复杂,住着剃刀、剪子、梳子、肥皂、香粉和雪花膏,上面支架上挂着新旧两条毛巾。挑子两头匀称,不轻不重,挑着走路很惬意。正走着哼着,剃头匠看见前面路边坐着一个女子。那女子年纪不大,皱着眉心,见了他,开口便叫大哥,问他刚才唱的是什么。剃头匠心想,坏了,遇见短路的...
前天,在球馆遇到了个姑娘,说姑娘也有30多岁了吧,戴个象牙手镯。闲聊。我说,你这是猛犸象牙的。她问,你认识?我说,认识。她问,你看值钱不?我说,这应该是从非洲带回来的。她说,是。我说,但是这是在中国加工的。她问,怎么看出来的?我说,做工非常好,非洲人民还做不了这么好的工艺,他们那边做的工艺品是比较粗糙的。她说,佩服,的确是带回来加工的!我问,你在非洲工作过?她问,怎么看出来的?我说,在非洲工作过的女生,屁股都会变大。她说,你嘲笑我胖就是了。我说,没有,没有。她说,你猜对了。我问,你是在那边做通讯还是基建?她说,通讯。我问,中非还是西非?她说,尼日利亚。我说,那边买东...
这些日子,有个读者住在我这边,厨师,做海参鲍鱼的,粤菜师傅。每天跟我们一起吃饭、打球。他想在这里多待一些日子。昨天,我说要出差,他要跟着,我拒绝了他,这算是第一次说不,很尴尬,为什么不能带着他呢?因为车里坐不下,坐不下肯定就要有取舍,谁能去,谁不能去,有个先后顺序,另外我是去拜访作家,我带一群人,作家会心里不舒服。他略有失望,问我几天回来?我说,两三天。可能会等,可能不会等。其实,我是不希望他跟我太久,因为我们的生活太颓废了,会放大他的信念,当他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时,越想越觉得憋屈,从而会选择辞职,多年的手艺可能就这么荒废了。他学徒N年。我问他为什么来山东?他说...
天下着细雨,是春雨,小岗上有人家要娶亲了。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,来请谁呢?请知识青年。小岗上是个小庄,只一个生产小队,大刘庄则有七个小队,第九个小队在大刘庄那一邻的小鲍庄,合成一个生产大队,叫大刘大队。知识青年都下放在大刘庄的生产队里,因为天下雨,没出工,坐在当门,看门外的烂地发呆。娶亲的是学校的老师,高中毕业生,年纪已经不小,有二十六了,这在乡里,早已过了婚娶的年龄。他为什么耽误下的?先是为了挑个好的,挑好了,又要“谈”一段,互相了解,所以才晚了时辰。这老师长了一张方脸膛,浓眉,大眼,方下颏,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凹槽,嘴略有点此地人说的“妈妈嘴”,但不是太典型,正好使他笑起来带了点孩子气...
土匪李响劫了村妇刘玉秀,李响屡屡想占有刘玉秀却一直未得逞,直到弱小的刘玉秀把子弹打进李响的眉心里。弱小村妇竟然能够绝地反击,这当中有何秘诀呢?李响是个土匪。土匪之间一般井水不犯河水,你干你的,我干我的。一杆子势大,就要欺负势小的,这种情况也有。势小的如果忍了,也就算了,如果不忍,那就打起来了。假如两杆子势力相当,就尽量谁也不惹谁,敬而远之。有了利害冲突的时候,就谁也不服谁,打了起来。当然他们谁都不愿打起来,两败俱伤,对谁都不好。这时他们就要找一个中间人撮合,和和稀泥,退一步海阔天宽,也就算了。据我大爷说,二十一杆子土匪加起来有三百多人,他们把一支五十多人的鬼子的队...
快走,我走的很快。10公里,一般用时75~80分钟,倘若抱着刷记录的心态去挑战,时间还能再短一点,在公园里,很少遇到对手。这么多年,我只遇到过两个比我走的快的。一个是中年大叔,50岁左右,穿了一双解放胶鞋,我跟他较过劲,基本能跟上他的节奏,但是还是略有差距,五六圈下来,我要落后200米左右。这个大叔一般下午来,匆忙走完,就回去了。我问过他,为什么走路?他说,他娘的,单位体检,查出有脂肪肝。我问,现在还有吗?他说,他娘的,早没了。但是,也无意养成了每天下午来走10公里的习惯,看他的打扮,应该是体力工作者,他是在机械厂上班的,咋还需要健身呢?另一个是大爷,75岁,是个练家子,在公园那...
最近,“低保”这个话题很火。我也谈谈。我家,世代农民,我现在的身份也是农民,农村户口,住在农村,有土地,在大家眼里,农民应该生活在水深火热里,只有痛苦,没有幸福。其实呢,这个想法有点类似安知鱼之乐?城市人并不了解农村人,农村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你觉得他们穷,但是他们自己觉得不穷,因为大家都穷就显的都不穷了,农村与城市是存在断层的,也就没了比较,不会觉得自己多么落后。那年,有个画家到我老家,他感叹了一句:农民真苦。我心想,你这是带着怜悯之心来看待农村了,过分了,我们不希望你们这样看我们,我们期望众生平等,意思是什么?没有谁比谁更可怜,这是对存在的尊重。包括对待乞丐...
推门,进来一个女生,正装、高挑、金丝眼镜。有点像老师,日本电影里的。我推测,做过培训讲师,应该是心灵、教育类的,她身上有这个能量场,一进门,一走路,我就能感受到……我问,你是不是上过教练技术?她说,是。我说,我能闻出来。她笑了。山东这边做的最好的课程就是教练技术,据说济南的稍微有点名气的老板都上过这个课程,上过这个课的人身上有共性,但是你让我描述出来,我讲不出来。整体形象气质,能打85分。至少,干净,利索。问,单身?答,是的。我说,来我们这里的,无论多大年龄,都说单身。她说,我是真单身。我说,至少不缺。她说,大家都觉得我不缺,其实我还真没有,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人这种...
我对年,没有一点期盼,反而觉得有些烦。但是,没办法,必须过。为什么没期盼?咱不用长途跋涉就可以回家,对于父母而言,咱就是大宝,天天见,他们也不盼咱,咱也不盼他们,都没盼头,自然少了惊喜感。所以,我们几个小伙伴聚到一起,纷纷声讨年,妈的,没年味。什么是年味?我也描述不出来。穿新衣?戴新帽?吃饺子?有点类似孩子们期盼圣诞节,因为会有圣诞老人给自己带来惊喜,我们小时候盼着过年,就是图身新衣服,吃些好吃的。如今,天天打着饱嗝,也就没啥盼头了。农村,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有年味了,村里就开始热闹了,最热闹的就是杀猪,男女老少一起围观,那猪肉要抢,拎回家还热乎,甚至那猪肉还局部跳...
早上,一睁眼,习惯性摸手机。先看看文章有没有更新,微信公众号是手工发的,QQ空间是自动发的,但是无论手工还是自动,都有卡壳的可能。确保更新没问题,我会打开文章链接,自己仔细读一读,在被窝里读。有次,我们聚会,就聊到了一个话题,你几点读懂懂的文章?多数人都跟我一样,基本上一睁眼就要读,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,多数人是光着屁股看完的……很巧,早上有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:你读自己的文章,是什么感觉?我们这里有家糁馆,糁可以理解为一种早餐,跟粥似的,这玩意是熬出来的,可能凌晨2点就开始点火了,凌晨4点就有顾客上门了。这个糁馆老板有个习惯,每天开锅后,他给自己先盛一碗。你问我读自己的...